欧美香蕉,日韩欧美另类在线,国产精品毛多多水多,无码粉嫩虎白一线天在线观看视频

2010級新生入學校史講座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發(fā)布時間:2010年09月06日 點擊數:

 

老師、同學們:

今天我們利用這個時間來介紹東中百年校史,說實話,東中一百年悠久的辦學歷史是一部氣勢恢弘、大氣磅礴的史詩,因此,僅僅通過這一點時間是無法講深、講透的,加上本人學習有限,研究不細,今天的講座可能令大家失望。我只是近幾年通過參與校慶工作,接觸到校史,了解到一點皮毛,今天的講座難免有疏漏、甚至錯誤之處,敬請各位原諒。

翻開東中的歷史,每一頁都記載著東中人前赴后繼、繼往開來的奮斗史,每一章都鐫刻著東中人團結拼搏、開拓進取的創(chuàng)業(yè)史。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歷史是人民創(chuàng)造的”,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東中的歷史是一代代東中人創(chuàng)造的。

江蘇省東臺中學從它呱呱墜地的一刻起,它的命運就和我們這個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緊緊聯系在一起。愛國,愛校,愛家是我們每一位青少年學生應有的品質,它應該成為我們積極向上的巨大力量,應該成為我們不斷前進的精神支柱。因此,今天我們重溫東中百年校史就是為了牢記東中歷史,激勵我們傳承百年優(yōu)良傳統(tǒng),為東中的歷史續(xù)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第一部分 東中歷史

東臺東瀕黃海,西襟水鄉(xiāng),坐落于沃野萬頃的蘇中平原,這里鐘靈毓秀,人文薈萃。據堤西水鄉(xiāng)溱東鎮(zhèn)開莊新石器時代遺址考證,東臺已有近五千年文明史。唐代貞觀年間建造的海春軒塔,宋真宗時期創(chuàng)辦的晏溪書院均位于臺城古鎮(zhèn)西溪。古詩有云:“西溪塔影寒山月,東海鐘聲古寺風?!蔽飨獙毸蔀闁|臺區(qū)域文化的淵源和歷史文明的象征;晏溪書院,開啟了五代以來興學的先河,便成就了一書院并出晏殊、范仲淹兩位丞相的杏壇佳話。其后九百年間,流風余韻,直至“廢科舉、學堂興”,東臺中學堂便在這樣的歷史文化背景中應運而生了。

西溪海春軒塔。建于唐代貞觀年間(627-649),與1905年東臺中學堂校園中央的文昌閣(魁星樓)遙相媲美,成為當時東臺縣的兩座標志性建筑。

晏溪書院。北宋景德年間,就任西溪鹽倉監(jiān)的晏殊,于縣城西溪鎮(zhèn)始建晏溪書院,其教學內容以研習儒家經典為主,間或討論時政。歷經元、明、清三代,至清代其遺跡以蕩然無存。

晏殊。(991-1055),字同叔,江西臨川人,著名詞人。北宋真宗景德年間(1004)就任西溪鹽倉監(jiān),勤政興學,創(chuàng)立晏溪書院,于此讀書講學,創(chuàng)作出:“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著名詞句,書生紛紛慕名前來聽他講學。后升人丞相。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繼呂夷簡之后任西溪鹽倉監(jiān),于晏溪書院故址樓上讀書寫作,授徒講學。并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于此考察水利,主持建筑長達140華里的捍海堰,后人為紀念他,將此堰名之“范公堤”。后升任丞相,成為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一、            發(fā)軔之期

江蘇省東臺中學誕生于一個世紀前的光緒末年。二十世紀初,中華民族遭受封建壓迫和列強侵略的深重災難,隨著戊戌變法的失敗,舊黨掌權,中國越來越沒有出路,無數仁人志士在黑暗中尋找救國救亡的正確道路。在廢科舉、興學堂的大氣候下,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擁護變法維新、主張教育救國的清末翰林、著名學者夏寅官接受時任兩江總督、其岳丈周玉山的邀請在兩江學務處任職,時隔不久便返回故里,在臺城東首的文昌閣(又名魁星樓)創(chuàng)辦了“兩堂”,這樣,東臺第一所官立學校“東臺縣中學堂兼師范學堂”便應運而生,這便是江蘇省東臺中學的前身。

這里,我要專門介紹一下文昌閣。文昌閣坐落于臺城東首陸家灘附近,又名魁星樓,后改名覽勝樓??菢鞘冀ㄓ谇寮螒c十三年(1808),成于十六年(1811)。樓分三層,磚木結構,六角形,高達23米,費用花去白銀六千六百兩??菢歉咻w宇,金碧輝煌,蔚為壯觀,與西溪海春軒塔遙相媲美,是當時東臺縣的標志性建筑之一??菢牵笳髁藮|臺縣文化事業(yè)昌盛興旺,象征了學校務本求實、重在育才的辦學精神。當時的校歌這樣唱道:“覽勝樓何高高兮,校之中央,有階梯可登兮,萬方斯望”。1937年,日寇侵占東臺,對東臺進行狂轟濫炸,魁星樓損毀嚴重。1945年日寇行將覆滅,便加緊對我國的瘋狂掠奪。魁星樓頂相傳是“風火銅”鑄造,很有價值,日寇當然不能放過。由于樓身是飛檐走角,開始一個日本兵上去取頂時竟被活活摔死,日寇惱羞成怒,大發(fā)淫威,放火焚燒魁星樓。三天三夜,魁醒樓化為灰燼。

二、            承續(xù)之期

1912年,民國初年,“兩堂”由于經費匱乏被迫停辦。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引起有識之士的不滿。清末狀元張謇為報效母親的故里,于1919年決定在東臺恢復師范教育,辦起“母里師范”,1920年母里師范首任校長張謇之兄張查向東臺縣公署暫借原兩堂校址魁星樓作校舍,并開辦上課。1921年,母里師范由魁星樓校址遷往王家舍(今東臺鎮(zhèn)長青村)。迫于社會呼聲和張謇獨資辦學的影響,到了1924年東臺縣公署決定再行恢復中學教育,又在兩堂原址魁星樓復辦了“東臺縣立初級中學”,并于1925年開辦上課。聘請曾旅日留學的楊琬擔任校長。1929年母里師范因經費匱乏停辦,校舍、校產贈歸地方政府。東臺縣政府在母里師范原址辦東臺縣立鄉(xiāng)村師范。一年后劃縣立鄉(xiāng)村師范附屬于東中,改稱東中鄉(xiāng)師科,并改校名為“東臺縣立中學”,學校分為城、鄉(xiāng)兩部分,本部設于魁星樓(改名覽勝樓),分部鄉(xiāng)師科設于王家舍。

三、            救亡之期

抗戰(zhàn)八年,學校校址幾度變遷。1938年日軍第一次入侵東臺,燒毀東中王家舍校舍。同年7月,東中師生乘日軍南撤,遷回魁星樓舊址復課。其后,東中分別遷至安豐、堤西朱莊、趙家莊、溱潼、湖北口、開莊等地。1943年后,在堤西辦學的東中處境十分艱難,輾轉于荒野破廟之中,難以開展正規(guī)中學教育,改為“東亭補習學社”。19459月抗戰(zhàn)勝利后,東臺縣抗日民主政府沒收了汪偽時的初中校舍,師生們在臺城旗桿巷恢復了“東臺中學”??h長董希白擔任名譽校長,何晴波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1946年夏,國民黨軍隊進攻解放區(qū),東臺縣民主政府所辦的“東臺中學”由臺城轉移到三倉墩塘,堅持“游擊式”教學,同年10月,國民黨縣政府遷至臺城,也在旗桿巷東中校舍內續(xù)辦起“東臺縣立初級中學”。

四、            發(fā)展之期

1948年秋東臺解放,東臺縣人民政府又一次接管了臺城旗桿巷校舍,東中也由墩塘遷回旗桿巷,更名為“蘇皖邊區(qū)第一行政區(qū)東臺中學”。1950年更名為“蘇北東臺初級中學”,同年在城河大操場邊建四個教室上課。1952年征地百余畝,在城河大操場東興建新校區(qū)(即今新東西路老校區(qū)),1953年遷入新校園開課。1953年秋,東中增設高中部而成為完中,副縣長朱明熙兼任校長,當年招收高一新生兩個班,改校名為“東臺縣中學”。1964年,學校被列為江蘇省48所試點中學之一,開辦了二年制高中試點班。從解放后到“文革”前,學校繼續(xù)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成績斐然,成為全省普中教育的示范性窗口。

1966年“文革”開始后,東中停課兩年多,學校元氣大傷。196811月,東中高中部師生步行百余里,至黃海之濱八里風洼處開荒創(chuàng)建農村分校,起名為“東臺縣中學紅衛(wèi)兵戰(zhàn)?!?。19694月,東臺縣革會決定“兩?!狈珠_,將海邊的東中農村分校命名為“東臺縣紅衛(wèi)兵戰(zhàn)校”,專招高中學生;臺城的“東臺縣中學”保留原名,只招初中學生。1974年秋,東臺縣革會又決定將“紅戰(zhàn)?!辈⑷霒|中,合并后的校名仍稱“東臺縣中學”,校本部設在臺城原址,海邊的校舍又一次成為東中的農村分校。1978年東中改名為“東臺縣第一中學”,同時,海邊的農村分校與校本部脫鉤而另辦職中。

五、            騰飛之期

改革開放后,學校于1980年被定為江蘇省重點中學,19849月又恢復了“東臺縣中學”校名。1988年東臺撤縣建市后,更名為“東臺市中學”。19991月更名為“江蘇省東臺中學”。學校已步入省級四星級學校、模范學校、先進學校、國家示范學校。2000年,在臺城東亭北路東征地213畝,建設新校區(qū)。2003年暑期,新校區(qū)基本竣工,高中部相繼遷入;初中部則返回新東西路老校區(qū),完成了新老校區(qū)的交替和高初中部的全面整合。數年來,高考成績穩(wěn)中有升,搬入新校區(qū)以后,高考成績始終名列鹽城所有學校之首、江蘇省前茅,特別是近三年,達本科分數線人數均超過千人大關,在江蘇省同類學校中鮮見。今日之東中,新老校區(qū)并存,辦學規(guī)模空前。新老校區(qū)共有120多個班級,在學生近8000人,教職員工500多人,其中全國模范教師、特級教師以及各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100多人。歷經代代東中人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學校確立了“讓我們共同獲得發(fā)展和成功”的辦學理念,樹立起“永不言棄,永無止境”的東中精神,堅持以“勤”為校訓,辦學成效顯著,辦學特色濃厚,綜合實力和社會聲譽已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已成為江蘇省首批四星級學校、模范學校、文明單位和國家級示范性中學。國務委員陳至立、省委副書記王湛、副省長張九漢等領導都曾親臨學校視察,對學校富有特色的常規(guī)管理和突出的辦學業(yè)績給予了高度評價。

第二部分 革命活動

江蘇省東臺中學是一所具有光榮傳統(tǒng)的中學。建校初期,特別是1925年以后,正值國家內憂外患,社會動蕩,在偉大的“五四”愛國運動和北伐戰(zhàn)爭大革命洪流的影響下,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東中的愛國青年學生,沖破反動思想束縛的牢籠,發(fā)出“反對帝國主義”、“打倒北洋軍閥”、“打倒土豪劣紳”的戰(zhàn)斗口號,使反動當局驚恐萬狀,企圖破壞阻擾,但這種青年運動是時代的潮流,代表了歷史發(fā)展的趨勢,誰也阻擋不了,它在東臺青年運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1926,在復旦大學讀書的東臺籍地下黨員黃逸峰與東中部分進步青年經常書信聯系,并于1927年初成立了“C.Y東臺中學.母里師范聯合支部”(C.Y是共產主義青年團的代號)。黃逸峰還經常從上海寄一些進步書刊來,如:馬恩列的文章、《紅旗》和陳獨秀、李大釗的著作。有時用書面聯系,或用藥水顯字,秘密通信,指導他們:“要關心國家政治大事,不要死讀書”。有一次母里師范校長陳遂舟曾請黃逸峰到校演講,東中不少學生前去聽講。這些青年學生通過地下黨的啟發(fā),以及自我學習,思想覺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自覺投身革命斗爭。如當時學校有些教師作風不正,生活散漫,有人吸鴉片,有人成天在外賭博,校長林愷之更是工作不稱職,與主任之間互相傾軋。學生們認為這種腐敗的學校必須來一次徹底的大改組。于是,他們先把學校腐敗的內幕抖向社會,接著,利用寄宿生伙食太差,組織學生罷課示威,組成了一支很長的隊伍游行到教育局,向局長袁守之提出要求,徹底整頓學校,局長袁守之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被迫同意了學生的要求,兩個星期以后,林愷之辭去校長職務。

19276,東臺中藥店員工工會成立,職工要求提高待遇,遭到資方無理拒絕,并以解散工會相威脅。頑公安局長伏彪說:“工會不合法”、“有共產黨嫌疑”,職工們非常激憤,罷工七天,舉行游行。為了支持中藥員工的正義行動,東中進步青年與地下黨員陸驤利用合法的身份在報刊上寫文章聲援,后來工會與資方簽訂了勞資仲裁條約,斗爭取得了勝利。

1928年春,黃逸峰以地下黨南通特委書記的身份來到東臺,了解工作情況,并傳達江蘇省委關于組織農民暴動的問題,同時在三灶召開農民大會,不料,國民黨發(fā)動了一次大逮捕,黃逸峰、中共地下黨東臺縣委書記宣益東等人遭逮捕,東臺地下黨遭到破壞,東中“聯支”活動也難以繼續(xù)開展活動,但一些進步青年由于受地下黨的熏陶,仍然時刻關心著國家大事。這年五月三日,日本侵略軍在濟南殺死我軍民四千多人,造成了“五三”慘案,東中舉行示威游行,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屠殺我軍民的暴行。

1931年秋,“九一八”事變爆發(fā),東中全體學生在進步教師率領下,舉行游行示威,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我國領土,許多學生臂纏黑紗,在黑紗上寫上“抗日救國”四個字,有的咬破手指,用血書寫在黑紗上,以表示抗戰(zhàn)的決心,學生們紛紛走上街頭,進行抗日宣傳,并有組織地到各商店查封日貨。這一年,東中??稏|鐘》出刊,內容包括師生的寫作及同學錄等等。

1924年到1937年的十多年中,東中共有畢業(yè)生300多人,分散在不同地區(qū)、不同崗位上。有的為革命獻身,有的走上領導崗位,有的成為當代著名學者。

四十年代中期,國民黨軍隊瘋狂反撲,學校不斷轉移,但同學們仍然一邊堅持學習,一邊配合當地民兵與國民黨斗爭。他們經常到敵占區(qū)張貼標語,向戰(zhàn)地群眾宣傳革命斗爭的真理,瓦解敵人的斗志,提高群眾必勝的信心。

1947年中央軍委號召各地動員參軍,夏天,東臺全縣發(fā)動大參軍運動,東臺中學也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參軍熱潮,一部分教師和大部分學生報名參軍。師生們投筆從戎的革命精神。有力地推動了全縣的大參軍運動?!督蟆贰⒀影踩嗣駨V播電臺對東臺中學師生堅持游擊教學、踴躍參軍的事跡進行了登報、廣播表揚。

在這期間,學校廣大師生為迎接解放,成立了學校文工團,排演過《兄妹開荒》、《白毛女》、《翻身記》以及結合形勢臨時編排的活報劇等,曾到丁所丘場、李堡、三倉、弓京港、新街等地演出,宣傳大好形勢,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鼓舞人民群眾的斗志。

隨著革命形勢的迅速發(fā)展,人民解放軍南下,學校組織師生走上街頭,開展宣傳活動,慰問南下的人民子第兵。利用寒假組織師生配合縣文化館對臺城各個出租圖書、小人書的攤點進行檢查,封繳了不少反動、黃色的社會言情書刊。這一年,因夏季雨水過多,縣內不少地區(qū)受災,學校文工團排演了大型歌舞劇《血淚仇》,為救災義演。

第三部分 人物介紹

1905年起,東中穿越了一百年的歷史風云,一步步發(fā)展壯大,從這里走出了一大批經世濟用的英才,有造福一方的政府要員,有著作等身的大師學者,有聞名世界的科學家,有蜚聲中外的外交家,有叱咤風云的將軍,有賽場折桂的體育精英.他們有的已為祖國的解放事業(yè)光榮獻身,有的正在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努力奮斗.由于時間關系,我這里簡要介紹幾位

1、  部分校長

夏寅官18661943)字虎臣,又字滸岑,號舫,晚號懺摩生。江蘇東臺人,書香門第,世居東臺臺城彩衣巷。幼秉家學,刻苦勤勉,清光緒十四年(1888)應江南鄉(xiāng)試中舉人,十六年(1890)中庚戊科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后升為編修。1905118日(光緒三十一年十月十二日),經兩江總督學務處批準,東臺歷史上第一所官立中學兼師范——東臺縣中學堂兼師范學堂(時稱東臺“兩堂”,校址在臺城魁星樓)開校,他成為百年東臺中學的首任校長(堂長)。1907年兼任東臺教育會會長,1910年離東臺赴江西任知府。民國初年教育部表彰捐資興學人士,獲一等金色褒章;1925年受聘任東臺縣修志局總纂;19401015日,應邀出席新四軍蘇北總指揮陳毅在東臺紅蘭別墅召開的各界人士座談會。系著名學者,著有《清儒學案》《求志居詩文集》《師友紀略》《科學叢談》《悔庵筆記》等作品。

  18511939)號退庵,江蘇南通人,系晚清狀元、民國實業(yè)家張謇的三兄,曾協助張謇在南通興辦大申紗廠。19151922年,他親自在東臺興辦大賚、遂濟、通濟等鹽墾公司,廢灶興墾植棉。19191926年,任東臺母里師范校長。母里師范系張謇為恢復東臺師范教育而興辦的學校,校址先在“兩堂”原址臺城魁星樓,后遷城郊王家舍,1928年停辦后又成為東臺縣立中學的師范部(鄉(xiāng)師科)。母里師范既是東臺縣中學堂兼師范學堂的后續(xù),又是東臺縣立中學師范部(鄉(xiāng)師科)的前身。

  1876年生,字苕玉,江蘇東臺安豐人,青年時期留學日本明治大學師范,專攻教育學。系著名學者,1918年受東臺縣知事胡為和之聘負責編纂《東臺縣志》。1924年他克服各種困難,在東臺臺城朱進士巷努力恢復中學教育;1925年經東臺縣公署批準,“東臺縣立初級中學”在東臺“兩堂”原址臺城魁星樓正式開班上課。19241926年,任東臺縣立初級中學校長。

董希白19061974)安徽貴池人,北平中法大學畢業(yè)后去法國里昂大學攻讀法律和外交,1933年回國任上海正風文學院教授、院長。上海淪陷后拒絕但任日偽《新申報》主筆,于1940年輾轉去皖南新四軍軍部。1941年赴蘇中抗日民主根據地。1942—1946年任抗日民主政權東臺縣縣長。19459月新四軍收復日偽占據的東臺城,在臺城旗桿巷復辦東臺中學。19451946年兼任東臺中學校長。解放后調至北京任外交部國際條約司司長。

王兆平 1960年生,江蘇東臺人,中共黨員,中學特級教師。1982年揚州師范學院中文系畢業(yè)后即分配到東臺縣第一中學任教,先后擔任東臺中學教務處副主任、主任,學校副校長、黨委副書記,1998年獲“全國教育系統(tǒng)勞動模范”、“全國模范教師”稱號,2007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并當選為江蘇省人大代表。20036月起任江蘇省東臺中學校長、黨委書記。編著有《中學語文常用文言文實詞訓練》、《同步作文——想象與創(chuàng)新表達能力訓練大課堂》、《妙筆生花——和中學生談作文》等。

2、  烈士

    戴陶烈士。1940年起在東中初中就讀,1946年參軍,擔任新華社隨軍記者,曾參加淮海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19507月在解放大擔島海戰(zhàn)時光榮犧牲,時年21歲。

    呂士奇烈士。1931年考入東中?!捌?SPAN lang=EN-US>.七”事變后組織成立抗日救亡團體,1940年任一區(qū)常備大隊長,同年冬入黨。1941年常備大隊編入新四軍,任六師四十八團作戰(zhàn)參謀。1946年提升為四十八團營長,后調任騎兵營營長。19467月在奉命增援黃橋時,光榮犧牲,時年29歲。

3、  專家、學者

戈公振189019351905年即在東臺中學堂兼師范學堂的高等小學班上學,后升入中學班,畢業(yè)考試時成績名列第一,系東臺中學最早的校友。畢業(yè)后經夏寅官推薦于1913年到上海,先后在有正書局、《時報》館、《申報》館工作,1930年創(chuàng)辦《申報星期畫刊》并任主編,1931年后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著有《中國報學史》、《新聞學撮要》、《從東北到庶(蘇)聯》等書,成為30年代著名的愛國進步新聞記者、新聞學者和中國新聞史研究者。

戈寶權19132000 20年代東臺母里師范(東臺中學堂兼師范學堂的后續(xù),東臺中學鄉(xiāng)師科的前身)畢業(yè),我國著名的外國文學研究家和翻譯家。15歲考上上海大夏大學,學習英、法、日、俄語和世界語,1935年赴蘇聯莫斯科任天津《大公報》駐蘇記者,1938年回國后任《新華日報》和《群眾》雜志編輯,19497月又赴蘇任新華社駐蘇記者,建國初負責接受國民黨駐蘇大使館,首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蘇聯大使館臨時代辦,1957年起任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學術委員達30余年,先后出訪過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翻譯的《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海燕》早已收入我國中小學課本,譯著印成單行本的有50多種,在世界文壇產生很大影響。

方尼,原名銘冬,1924年出生,東臺方家場(城改前為鼓樓路王家巷)人,19391940年在東臺縣立中學鄉(xiāng)村師范科讀書。因新四軍干部管文蔚住在她家,受革命影響,師范未畢業(yè),于1940年參加新四軍,歷任新四軍四師抗屬學校教員、校長,泗城市民眾政治教育館館長,《榮軍報》編輯,榮工文工團團長,中共蘇北區(qū)黨委黨??偩銟凡恐魅巍=夥藕?,任上海市人民政府指導處工作檢查處秘書,《文學報》編輯,上海市當代人物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出版了不少詩文專集和選集,如《夏征農方尼詩詞選》《淙淙集》《方尼詩詞一百首》《腳印》等,不少詩為海外刊物輯錄。

卞有生,男,56屆校友,19617月畢業(yè)于復旦大學,現任北京市環(huán)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工程院院士,北京生態(tài)工程中心秘書長,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國家經委項目評審專家,北京市人民政府顧問。主要著作有:《生態(tài)農業(yè)基礎》《留營莊生態(tài)農業(yè)系統(tǒng)的建設與研究》《勝利油田生態(tài)農場生態(tài)經濟規(guī)劃》《化學選擇習題集》(譯著)。長期搞科研工作,成績突出,多次獲獎。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84年獲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986年獲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987年獲北京市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政策研究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1989年獲建國40 周年優(yōu)秀科技成果獎。1988年當選北京市勞動模范,1990年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1991年被為“科技之星”。

    周璧華,女,61屆校友,工程院院士,1965年畢業(yè)于北京郵電學院無線電通信工程系無線電通信與廣播專業(yè)?,F執(zhí)教于解放軍理工大學工程兵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流動站指導小組成員。國內知名專家。近十年來,獲軍隊科技進步和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多項,享受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2004年被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

4、  將軍

    陳可吼,男,47屆校友,少將。1947年從軍校轉入新四軍第十一縱隊,歷任戰(zhàn)士、排長、連長等職。解放后先后任營長、團長、副師長、無錫軍分區(qū)司令員、省軍區(qū)副司令員。1993年當選為第八屆省政協常委。

冒廣根,男,58屆校友,少將。上海復旦大學物理二系放射化學專業(yè)畢業(yè),1963年畢業(yè)分配至國防科委某試驗訓練基地研究所,歷任研究所技術員、助理研究員、研究室副主任兼取樣隊隊長、研究室政治委員、黨委副書記、研究所政治部副主任。1983年任某試驗訓練基地副政治委員、紀委書記。先后參加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核試驗的放化分析和組織領導工作,1990年調任另一試驗訓練基地副政治委員、紀委書記。多次參加我國的核試驗、衛(wèi)星和奧星發(fā)射的海上測控任務,為我國的核武器和航天事業(yè)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吳秀永,男,64屆校友,少將。1964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1969年分配至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qū)政治部工作,先后任北京軍區(qū)政治部宣傳干事、政工研究室研究員、理論訓練班副主任。1985年任北京軍區(qū)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1987年調總政治部政工研究室,先后任副主任、主任,1994年任國防大學戰(zhàn)略教研室副主任?,F為國防大學戰(zhàn)略教研室教授。

劉東根,男,70屆校友,少將,曾在新華社南京軍區(qū)分社工作,現任南京軍區(qū)裝甲部副部長,副軍級,著有《長城壯工》等書。

5、  體育健將

  ,男,78屆校友,先后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工程兵部隊籃球隊、廣州軍區(qū)體工隊籃球隊、南京軍區(qū)體工隊籃球隊任主力隊員,在全國比賽中多次獲前三名,1988年被國家體委授予運動健將稱號。

王衛(wèi)濤,男,96屆校友,1998年進入南京市水上運動學校江蘇省賽艇隊學習,2003年獲全國錦標賽四人單槳無舵手第一名,2003年獲第十屆亞洲錦標賽四人單槳無舵手第一名,2004年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運動健將稱號。

老師們、同學們,今天我們在這里回顧東中的歷史,有助于我們在三個文明建設的進程中,理智地回顧既往,清醒地把握現在,科學的探索未來??梢哉f,百折千回、大氣磅礴的東中校史是一部在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持下攻堅克難的發(fā)展史,是一部依靠教職工任勞任怨、無私奉獻而蒸蒸日上的創(chuàng)業(yè)史,也是基于歷屆學子刻苦學習、奮力拼搏而走向輝煌的奮斗史。

同學們,愛我們的國家、也愛我們的學校吧,讓我們同心協力,把東中精神發(fā)揚廣大,用我們勤勞的雙手把東中建設得更加美好,為我們的校史增添更加輝煌燦爛的一筆。

最后,讓我用一段名言結束今天的講話:“倘若希望在金色的秋天獲得果實,那么在寒意侵人的早春就該卷起褲腿,去不懈地拓荒、播種、耕耘,直到收獲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