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們,同學們,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講話的主題是《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做建設(shè)祖國的棟梁》。
明天是12 月9號。是偉大的愛國主義運動一二九運動72周年紀念日。72年前的這個冬天,是苦難的祖國異常寒冷的季節(jié),日本法西斯在侵占了東北三省之后,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華北,他們制造“華北事變”,企圖將華北從中國分裂出去,進而吞并全中國,中華民族已經(jīng)到了亡國滅種的關(guān)鍵時刻,華北人民就要當亡國奴了,不甘屈服的中國人民被迫奮起抗爭。 1935年12月9日的清晨,北平五六千名學生頂著凜冽的寒風,沖破國民黨軍警的阻攔,舉行大規(guī)模示威游行,向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當局發(fā)出了憤怒的吼聲。很快,北平學生的愛國舉動得到全國人民的迅速響應。此后,中國社會各階層在共同抗日的旗幟下逐步團結(jié)起來,組成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廣泛的一次民族大同盟,最終將日本法西斯從中國土地上趕了出去。
同學們,今天我們生活在祖國溫暖的懷抱里,也許并不能真切地感受到祖國那一段苦難的歷史。每天清晨,當我們仰望鮮紅的五星紅旗時,我們何曾想到,我們的先輩們,他們也曾年輕,他們也渴望坐在教室里安心讀書,但是,侵略者不允許,反動派不允許。華北之大,竟然放不下一張平靜的課桌。為了不當亡國奴,為了自己的祖國不再任人宰割,他們離開了課堂,他們沖上了戰(zhàn)場,他們用鮮血染紅了未來共和國的旗幟,他們用生命挺起了中國人不屈的脊梁。
近代以來,青年一直就是拯救國家、建設(shè)祖國的中堅力量。從一個多世紀前孫中山先生發(fā)出“振興中華”的偉大號召,到90年前陳獨秀希望青年發(fā)揚“民主與科學”精神,從五四運動,到一二九運動,愛國主義的傳統(tǒng)代代相傳。
今天的中國早已告別了苦難,今天的中國正在走向偉大的復興,全面建設(shè)小康社會已經(jīng)成為當代中國的發(fā)展目標。愛國主義的接力棒已經(jīng)傳到你們這一代人手中,今后的二十年,是中國趕超世界一流強國的關(guān)鍵時期,也是同學們風華正茂,大展宏圖的最佳時期。
東中的學子,向來以愛國愛校為已任。愛國主義不是空談,不是口號,它是凝聚在我們在心中對祖國和人民的一種深深的眷念,它需要我們付出實實在在的行動。既然要立志成為國家建設(shè)的棟梁之才,目前就必須珍惜時間,勤奮讀書。在學習中遇到困難不低頭,碰到挫折不退縮。努力克服自卑和膽怯,張揚勇敢與果斷。
我們還應當明白,光有勇氣是不夠的,成功需要奮斗,需要持之以恒的奮斗。
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有一次問學生:“每天甩動雙手300次,誰能做的到?”所有學生都舉起了手,認為這么簡單的事情誰不能做的到?第二天他又問“昨天誰甩動了雙手300次?”90%的學生舉起了手,一個月后他又問,這次只剩下30%的學生了,一年后他又問,最后只剩下一位學生,也就是說一年下來,只有一位學生堅持了下來,他就是另外一位大哲學家——柏拉圖。
由此,我們認定,奮斗,堅持不懈的追求,就能成功。
同學們,讓我們鼓起理想主義的風帆,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從今天做起,勤奮學習,早日成為建設(shè)祖國的棟梁。祝大家成功。
200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