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學生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升學壓力、人際關系壓力、學習壓力,導致絕大數中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和挫折感,影響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如何面對必然的壓力和人為施加的壓力,還學生一個自由發(fā)展的空間?是所有教育者必須解決的課題和認真踐行的教育任務。筆者就德育工作者如何幫助學生進行思想和心理引導和疏導,從而培養(yǎng)學生抗挫折能力方面進行簡單探討。
[關 鍵 詞] 挫折感 新課程理念 德育工作 抗挫折教育
挫折感,是指人們?yōu)閷崿F(xiàn)預定目標采取的行動受到阻礙而不能克服的,所產生的一種緊張心理和情緒反應,它是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作為90后的新一代青少年學生,一方面是物質條件的優(yōu)越、家長的關愛、社會穩(wěn)定和諧的環(huán)境,讓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獲得了更多呵護和賞識;另一方面,市場經濟的競爭、升學的壓力、家長的期望、人際關系的緊張,又使他們無法適應,這兩者的矛盾沖突勢必又讓這些學生面臨更多、更重的心理負擔,如不及時疏導,挫折感便會吞噬青少年的幻想和歡樂,扼殺他們的信心和勇氣,其結果可想而知。
所以,必須要讓青少年學生學會面對挫折和困難,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說:“挫折對于孩子來說未必是件壞事,關鍵在于他對待挫折的態(tài)度?!弊鳛榈掠ぷ髡撸哂械锰飒毢竦臈l件,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因為德育工作是觸及人的思想和靈魂的教育,德育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尋求解決問題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和使學生“具有強健的體魄、頑強的意志,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初步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職業(yè)意識、創(chuàng)業(yè)精神和人生規(guī)劃能力”的目標是一致的。
挫折感在青少年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主要有如下表現(xiàn):
一、過度學習壓力帶來的無力感。
適度的學習壓力,有助于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狀態(tài),激發(fā)學習潛能,進而提高學習效率;但不同的學生承受的壓力能力是不同的,長期的、經常性的學力不足和學業(yè)成績的差異會導致學生的成就感的缺失,引起對學習主觀意愿的排斥和厭倦,對學習產生一種無力感,總會潛意識里認定自己無論如何也趕不了別人。如果老師和同學再一味的批評和譏諷,這類學生就會失去對學習興趣,產生自暴自棄的念頭。
二、人際關系障礙帶來的緊張感。
作為一個學生,不僅要處理好學業(yè),還要面對若干種人際關系的處理,比如與同學關系、與老師的關系、與朋友的關系、與長輩的關系等,這些人際關系的處理也是中學生必不可少的經歷。由于個性差異和生活學習環(huán)境、個人能力以及主觀努力程度不同,對于如何處理好這些人際關系的方式、心里預期及自我調適也呈現(xiàn)出不同。特別是對于那些性格較內向、有特殊經歷、興趣愛好單一、集體活動不強的學生而言,讓他們在沉重的學業(yè)負擔下,再去游刃有余的處理好這些人際關系,確實是比較大的考驗。
三、特殊家庭背景帶來的自卑感。
家庭因素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至關重要的方面。穩(wěn)定的、平等的、民主的家庭氛圍會正確引導孩子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和心理指向,從容的面對成長道路上的困難和挫折,這種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許會經常遇到挫折,但他們會用自己的生活經歷去克服挫折,并在不斷挫折中成長成才;相反,對具有一些特殊家庭背景的學生而言,比如家庭的變故、父母的離異、家庭教育方式的簡單粗暴等都會給孩子的心靈蒙上一層陰影,這些孩子的內心深處特別缺少安全感,他們生活在集體中,卻不能很好的與集體、與同學融合在一起,他們渴望被愛,卻又不愿接受老師、特別是不愿接受同學的幫助,其實,外表之下隱藏著一種自卑感。
一、強化目標意識,以目標實現(xiàn)增強學生克服困難面對挫折的毅力和動力。
任何一種教育都有其自身的特定的具體目標,這里的“目標意識”,是指達到某一特定目標的主觀愿望和主動參與。有一個事例很能說明問題:有中國和日本兩個友好聯(lián)誼中學舉行一次暑期夏令營活動,活動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團隊協(xié)作學會野外生存技巧。日本中學生在活動中遇到困難,會充分談論協(xié)商,然后采取統(tǒng)一行動,每個組員都在集體智慧中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面臨的難題。原本出現(xiàn)的困難和挫折在集體的團體協(xié)作中,轉變?yōu)闉閷崿F(xiàn)團隊總體目標,而使得每個組員充分利用自己和團隊的力量,戰(zhàn)勝困難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不僅使每個組員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發(fā)揮,更使得組員在目標引領下,提高了主動參與、積極應對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反,中國學生遇到困難,不是怨天尤人,就是相互埋怨,甚至退出活動,他們在困難面前,缺少積極的心態(tài),不懂得利用團隊協(xié)作解決問題,缺少溝通和尋找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困難和挫折在他們面前只有一種結果,那就是讓他們感受到挫折感。長此以往,當挫折感不能得到及時解決,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一種常態(tài)的話,那么,學生不僅可能失去學習的興趣,更有可能失去生活的勇氣。
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魯姆指出:“有效的學習始于準確的知道達到的目標是什么?!蓖瑯?,作為德育工作者,要有預定設定的教育目標,這就要善于抓住學生面臨困難與挫折的消極和悲觀心理,適時的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和排泄,不要直接針對困難和挫折給學生和生活帶來的消極影響,而是多分析困難與挫折出現(xiàn)的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在此過程中,目標意識即尋求解決問題方法的引導,可以讓學生更多的關注自我在解決問題中的決定地位,從而將目標作為解決困難和面對挫折的內驅力,這種內驅力是一種積極的、主動的心理狀態(tài),它對問題解決意義遠遠大于任何說教和幫助,因為學生在此過程中,可能最終不一定能夠徹底的解決問題,但是在此過程中,學生學到了應對困難和挫折的積極心態(tài)和科學的思維方式。
二、杜絕絕對量化學生,推進素質教育,營造平等、寬容的氛圍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所謂“量化”,就是指
首先,學生量化難以量化“道德認知”。學生的身心和道德發(fā)展需要一個過程,期間有反復甚至倒退的過程。學生是獨立和、具有個性的個體,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學生的道德認知需要教師的教育,這決不是學生量化管理就可以解決。事實上,學生量化管理只是觸及學生在校的表現(xiàn),而對于其道德認知基本上是無能為力的。
其次,學生量化難以量化“情感認知”。教育學生需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教師要春風化雨般教育,決不是憑量化分數就能解決問題。也是在后進生眼里對分數無感覺、無壓力,如果這樣,學生量化管理不但不能起到其積極作用,反而成為其“報復”班級的最佳載體。由此可見,細膩的教育比冰冷的分數更能感動學生,學生量化管理難以量化“情感”的發(fā)展。
第三,學生量化難以量化“教育結果”。教育的最終結果很難用量化結果來表示。同樣的量化分數,并不代表二者的情感、道德、意志的發(fā)展是一致的,也許存在很大的差距;反過來講,不同的量化分數,并不代表二者的情感、態(tài)度、意志的發(fā)展不一致,也許二者水平相當。所以,量化分數只是客觀地反應到學生的表面現(xiàn)象,對學生的教育結果無能為力。
最后,學生量化容易加重學生生理和心理負擔,成為學生失去自我、放棄自我的誘因。近年來,學生自殺事件屢見不鮮,其中絕大多數的自殺學生均因學習成績不理想,得不到
試想,如果不是我們曾經為之津津樂道的分數、成績、數據、目標無情的壓在他們幼小的心靈和稚嫩的雙肩,他們就不會走上這條不歸之路。當然,教育制度、考試制度的改革不是一撮而就的,我們需要不停的探索,
三、積極實施心理干預,建立起長效心理咨詢機制,讓學生及時得到心理指導,正確科學的對待挫折。
中學生心理品質差、抗挫折能力弱是導致其產生挫折感的重要主觀因素,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抗挫折能力,必須首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和意志品質。
到底我們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如何?很多文章上都有相關數據,筆者就此選擇的是本校高一某班級62名學生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查(見附表),之所以選擇高一,是因為他們剛剛從初中進入高中,由此得出的結果也可以推知初中生的心理狀況,所以具有一定的延續(xù)性和普遍性。
經過調查發(fā)現(xiàn),57名學生認為自己有心理壓力,3名學生認為自己沒有心理壓力,兩名學生不確定。事實上,有心理壓力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但很多學生都用“好煩、太沉重、太辛苦”等字眼來形容心理壓力,這表明學生的心理壓力已經超負荷了。
大多數學生認為自己的心理壓力首先來自于學習、學習方法、考試、分數和競爭;其次是人際關系的處理;第三是對未來的設計。
當談到考試時,55名學生的反應是:緊張、害怕、厭煩、討厭、想逃避等消極情緒,7名學生認為無所謂、平常心。適當的心理緊張有利于調節(jié)精神狀態(tài)和行為的指向性,從而使得目標得以實現(xiàn),考試時適當的緊張是有益和正常的生理反應,但過于緊張或害怕等情緒容易形成沉重的心理壓力,不利于在考試中發(fā)揮正常的水平,樹立自信心。
考試結束后,所有的學生最關心的是成績,59名學生最不想知道的是成績排名。
成績是學習效果的反映,學生對于成績的關心和獲得高分的愿望自然十分強烈,卻畏懼成績排名。成績排名于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固然是激勵與肯定,同時也造成巨大的心理負擔,他們必須始終保持領先地位;而成績排名于基礎差的學生更多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被擊敗,受老師冷落同學歧視家長責備,背上沉重心理負擔,甚至自暴自棄。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這種發(fā)展不僅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與掌握,更重要的是為學生終生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而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生發(fā)展的先決條件,作為德育工作者,要更加側重于學生的心理教育和疏導,讓學生在激烈的競爭中學會從容看待競爭,為知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一個健康的心理平臺。
總之,學生的挫折感與學生所處的狀態(tài)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要讓學生掌握抗挫折的能力。離不開學校、家長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但愿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我們的德育工作者積極實施對學生的情感和意志的指導與幫助,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新課程對自己成長和成才的有益推動作用。
附表:高一學生學習心理狀況調查表
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育環(huán)境,共同做好學生的心理保健和疏導工作,請你們根據自己的真實情況回答下列問題。謝謝你們的配合!
1.你有無心理壓力?( )
A.有 B.沒有 C.有時有 D.很嚴重
2.你認為你的心理壓力來自哪里?( )
A.學習成績 B.競爭 C.與同學交往 D.對未來設計的實現(xiàn)
3.考試前,你的第一心理狀態(tài)是什么?( )
A.很期待 B.討厭 C.很害怕 D.想不考
4.考試后最擔心是什么?( )
A.分數和排名 B.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
C.無所謂 D.老師和家長批評與指責
6.你會經常為自己的學習方法而煩惱嗎?( )
A.會 B.從沒有 C.不想這個問題 D.很煩惱
7.當你遇到挫折,你習慣的態(tài)度是什么?( )
A.很悲觀 B.積極面對 C.尋找?guī)椭?/SPAN> D.無所謂
8.你對目前自己的生活、學習狀態(tài)是否滿意?( )
A.滿意 B.很滿意 C.不滿意 D.很糟糕
9.你認為現(xiàn)在的學習有意思嗎?( )
A.沒有意思 B.有意思 C.無所謂 D.很害怕學習
10.你能從學習中獲得樂趣嗎?( )
A.能 B.不能 C.學習是一種負擔 D.沒有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11.你如何看待現(xiàn)在的教育和考試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