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寒意重,師愛暖人心。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大力發(fā)展素質教育,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效,12月14日晚,我校在三樓報告廳成功舉辦了以“做有文化的東中人”為主題的德育論壇。校長、黨委書記鄒施凱、副校長趙志剛、崔新春、楊曉燕等出席論壇,全校教師參加論壇。論壇由我校政教處副主任曹江主持。
本屆德育論壇由三個年級班主任代表做班級管理經驗的德育論文交流、三個年級代表隊結合視頻做教育案例分析和圍繞“修養(yǎng)”“自覺”“自由”“善良”“擔當”的東中文化關鍵詞自行創(chuàng)造德育情境的德育智慧展示三個活動組成。
(一)德育能手善分享
德育論文交流階段,來自我校高一、高二、高三年級的優(yōu)秀班主任代表楊曉虎、高國慶和徐濤三位老師,分別從不同角度作了主題交流發(fā)言。
如何讓東中學子在校園文化的浸潤和榜樣的引領下成為文質彬彬、厚德載物的謙謙君子?高一楊曉虎老師的文章《做文化東中人,育謙謙君子風》,典雅大氣,由古圣先賢倡導的君子人格引入,指出“善良、修養(yǎng)、自覺、自由和擔當”的文化東中人的內涵正是君子人格的核心。我們當以身作則,育志育德,培養(yǎng)學生的君子之風。他還以大量鮮活的事例提醒我們,教育來不得急功近利,切不可“唯成績論英雄”。
讓學生有所敬畏、學會自律的途徑是什么?高二高國慶老師的《培養(yǎng)學生認同感,增強文化生命力》,由近日的華為現象引入,引人深思,立意高遠,著眼于學校校園文化的建設,找準了“文化東中”建設的著力點,從培養(yǎng)學生對自我、對班級、對教師、對學校的認同感幾個方面,剖析現象和原因,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具體措施。聯系實際,極富啟發(fā)性。
學校教育的最佳境界是點燃學生心中之“火”,營造催人奮進之“場”,激勵學生自主發(fā)展、自我完善。高三徐濤老師的《不忘初心,擔當于行》,針對當前學生最缺少的“擔當”意識,他結合自己班級管理的具體事例,結合學校勵志文化氛圍的營造,從意識培養(yǎng)到行動體驗和能力鍛煉,提供了立體豐富的解決方案。結尾發(fā)出的號召,“不一樣的擔當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更是催人奮進。
三位代表的發(fā)言以詳實的內容和真摯的情感,贏得與會老師們的陣陣掌聲。
(二)德育團隊巧展示
三位班主任老師經驗分享后,政教處又精選出三個典型案例視頻請年級代表隊分析:地鐵上有吃早餐、地鐵霸座等不文明現象,面對校園中的不文明現象您的看法和做法是什么呢?如何理解“黃大年”精神的內涵?如何結合黃大年精神開展班級德育工作?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給我們的反思?結合這一現象,您將如何開展班級德育工作?三個代表隊各抒己見,扣住“為別人著想的善良”“無需提醒的自覺”等東中文化核心詞展開討論,每位代表隊的發(fā)言精彩紛呈,風采各異。
接著,三個年級代表隊又精心準備了風格各異的表演,高一年級的啞劇表演生動詮釋了文化育人、行勝于言的真諦;高二年級的感恩班會,形式多樣,師生互動,富有感染力;高三年級瞄準高考,突出勵志精神和持恒努力,都充分展現出老師們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水平。
(三)德育專家精點評
論壇最后,楊曉燕副校長對本次論壇做點評總結。楊校長表示欣賞了老師們的論文交流、案例分析和智慧展示后,深受感動、倍感欣慰,她有感于我們的東中,走過113年的悠長歲月,一代代東中人櫛風沐雨,薪火相承,在時間之河的淘洗和錘煉中,留下了一脈相承的文化基因。雖然數易校址,這種強大的文化基因和認同感卻沒有因此失落。這也正是我們今后建設學校的信心所在。如鄒校長所說,東中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有家氣”。百年名校培育名師名人,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無數的優(yōu)秀班主任。在這片教育沃土上,一枝枝德育新秀正在不斷地孕育綻放,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指明燈、引路人。
同時,楊校長表示如今的我們身處城東,硬件并不理想。然而,正如華為的任正非所說,“我們13億人每個人做好一件事,拼起來就是偉大祖國。”我想,倘若我們每一個東中人,都能建立更堅定的文化認同,都能身體力行,從小事做起,做真正意義上的文化人,那么我們一定可以辦更有情感、有溫度、有遠見的教育,建設一個更加青春、明亮、文化的東中!
最后,由校長鄒施凱、副校長趙志剛、崔新春共同為本次德育論壇中表現突出的班主任代表頒發(fā)證書,以此肯定班主任們的辛勤耕耘,也鼓勵更多的老師用心付出,做有文化的東中教師。
這是一場走心的論壇,既有老師們的干貨分享,又有名師專家的點評總結。春風化雨潤桃李,琢玉成器育英才,“幸福是奮斗出來的”,2019年,讓我們從“心”開始,用心做教育,做幸福的班主任,育有文化的東中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