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天地
我的語文學習觀
我的語文學習觀
江蘇省東臺中學2007級 周睿璇
語文是什么?語文是一種詩性的光輝,一種厚重的關(guān)懷,一種浪漫的情懷,更是一種崇高的靈魂;語文是一種靈性,一種尊重,一種人格,更是一種精神。語文與我,就好像是神秘的星空和數(shù)星星的孩子,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淵源。但當老師布置了這個任務(wù)時,我還是努力了梳理自己零亂的思緒,把自己對語文學習的點滴體會拿出來和大家討論。
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有一句名言:“語文天生重要?!贝_實如此,語文學習不僅僅可以獲得語文知識、語文技能,而且與人的精神、情感塑造,以及對提高人的整體素質(zhì)都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語文不僅僅是應(yīng)試制度下通向名牌大學的敲門磚,學習語文,我們是在和人類的靈魂對話,領(lǐng)略人生舞臺上驚心動魄的靈魂表演和生命舞蹈;學習語文,我們像游子回到了清溪源頭,在上下求索之際,我們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完成了精神成長的芳香之旅。
有人問我:“你平時讀些什么書?”學習語文,我認為首當其沖要讀的是教材。其實,無論哪一名門學科,研讀教材都是很重要的。正如解理科題需要思想方法指導(dǎo),課上跟老師研讀教材時,已不知不覺地獲得了一些解語文題目的思路。語文題目可以千變?nèi)f化,但有解題思路這面旗幟指引,就可以逐漸做到以不變應(yīng)萬變。但由于獲得解題思路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是一個不能立竿見影、急功近利的過程,所以很多同學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也往往會忽略課上對教材的研讀。教材是工具,是我們解課外題目的工具。例如,我們課上學習文言文,掌握了常用的實詞、虛詞,常見的文言句式,常用的文化常識,考試時做課外文言文試題就迎刃而解了。
研讀教材不僅僅是為了掌握解題思路,也是為了積累素材。教材其實是一個巨大的寶庫,為何要舍近求遠,教材里就有很多素材,而且不需要尋尋覓覓,因為那人其實就在燈火闌珊處,只是很多人忽視了而已。
學習語文不是背就可以萬事大吉的,做一定數(shù)量的語文練習是保證語文成績提高的重要方法。同理科學習一樣,也需要量的保證,有量做基礎(chǔ)才會有質(zhì)的飛躍,適當做些題目,鍛煉解題能力,掌握潛在的通法是很有必要的。有些同學平時不喜歡做簡答題,以為到考試時再認真做。其實平時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表達習慣,到考試時你想表達好都不可能了。大量練習的基礎(chǔ)上,調(diào)進行規(guī)律的總結(jié)。在語文訓(xùn)練中,只有當我們找到了某一個知識點的運用規(guī)律,才算真正完成了練習的任務(wù)。
厚積才能薄發(fā),要重視積累。課內(nèi)的閱讀基本上是精讀,是培養(yǎng)我們閱讀的基本素質(zhì)和方法。而課外的閱讀,是將課內(nèi)獲得的能力進行實踐。陸游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雖然教材中資源很豐富,但我覺得還是有必要讀些課外讀物,比如雜志報紙,它與其他書籍不同,它有很強的時效性,讀它,可以了解天下大事,領(lǐng)略新銳思想,開闊視野,擴充積累,培養(yǎng)人文精神,像《讀者》、《視野》、《青年文摘》等等,不僅對學習語文有好處,對其他文科類學科的學習也大有是裨益的。另外,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讀書,要廣泛涉獵,還要注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做好筆記,為我所用,這才是“拿來主義”應(yīng)有的態(tài)度。
關(guān)于作文,我們常常感到兩大困惑:一是沒有材料,二是有材料寫不出。人的經(jīng)驗來源于兩個方面:直接經(jīng)驗和間接經(jīng)驗。間接經(jīng)驗來自于讀書,借鑒別人的文章,來自于道聽途說,來自于“博聞”;直接經(jīng)驗來源于生活,要注意觀察,多思考,提煉生活中有意義的人和事來寫。不少同學抱怨三點一線的生活太單調(diào),雖然我們高中生絕大多數(shù)時間生活在學校里,其實“三點”是生活,“一線”也是生活,一花一世界,一草一菩提,只要我們留心觀察,細心體驗,生活中還是有許多有用的材料的。再加上近年來我省高考作文閱卷更注重考生的生活體驗,提倡“說真話,寫自己”,所以我們更要注重生活的積累,培養(yǎng)生活敏感。有了素材還有要注意勤練筆,熟能生巧,“操千曲而知音,觀千劍而識器?!遍L時間不寫,對文字便會有生疏感,到了考場就會捉襟見肘。練兵要放在平時,考場即戰(zhàn)場而非練兵場。平時多練筆,可以培養(yǎng)對文字的感覺,考試時就可以輕松拿下語文的半壁江山。
也要注意鍛煉自己的口才,閱讀《演講與口才》,體驗語言的交鋒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實踐,抓住課堂上回答問題的機會,鍛煉自己說話的能力。啞巴英語不可取,我們同樣也不能學啞巴語文,要學會展示自己,用精彩的言辭凸現(xiàn)思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