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素質教育給師生搭建更大舞臺
在中國教育界,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是一個頗受矚目又有爭議的學校。
之所以受矚目,是因為她創(chuàng)造了若干當代中國基礎教育的奇跡,創(chuàng)辦了全國第一個中學校園網(wǎng)、第一個科學虛擬實驗室、第一個中學生足球俱樂部……還因為她連續(xù)多年在高考中獨占鰲頭,2004、2005、2007、2008,摘得北京市高考文科或理科狀元桂冠……
之所以有爭議,是因為有些學者說她積聚了北京最好的生源,行走的是“應試教育”的路線。
幾年前,我和這個學校的“掌門人”——劉彭芝校長同作為中國國際象棋協(xié)會副會長,曾有過接觸,但未及深談。后來,讀到劉校長的《人生為一大事來》,對她有了更多了解。到北京工作后,我一直想探索這個學校的真實面目,想了解這個學校的成長奧秘,到底是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于是,一個周五的下午,在事先沒打招呼的情況下,我獨自“闖入”人大附中。
“基礎教育應該給學生更多的選擇機會”
第一次走進校園,絲毫沒有讓我“興奮”,不像有些人說的“富麗堂皇”。坦率地講,與蘇州的梁豐中學、木瀆高級中學相比,這里的校園與建筑,只能算“二流”。腳下的路有高低不平的地方,有裂縫很大的地方。陪我的副校長、數(shù)學特級教師周建華苦笑:沒有錢修。
到了行政樓,劉校長正在與學生家長“談心”。我提出先去看看課堂。于是看了幾個教室,有的在學京劇,有的在學法語,有的在學陶藝。周校長自豪地告訴我,學校開設了150多門選修課,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綜合實踐活動、體育與藝術四個領域,僅外語就有英、法、德等11種。每逢選修課報名時,老師們都要熱情宣傳,同學們則要挑剔地選擇。我想,只專注于考試,只關心分數(shù)的學校,是不可能花如此大心思,開設如此多的課程的。
周校長告訴我,人大附中提出要創(chuàng)建適合每個學生發(fā)展的教育,不拘一格培養(yǎng)人才。他說,劉校長一直認為“當代學生應該對不同的學科、文化和不同的思維模式保持興趣和尊重,而基礎教育應該給學生更多的選擇機會。要讓學生接觸不同的事物,發(fā)展自己的潛能,在未來生活中能夠作出明智的選擇?!?
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案例:王羽熙同學具有繪畫天賦,盡管分數(shù)不夠,還是破格錄取了他,并給了他發(fā)展才華的舞臺,畢業(yè)時考入北京電影學院電腦動畫專業(yè)。還有12名同學參與了破譯人類基因圖譜的研究實驗,他們的成果獲得全國大獎,世界權威雜志《Nature》首次出現(xiàn)了中國學生的名字。
下午四點多,劉校長終于有時間“接見”我了,地點是在乒乓球室。周校長告訴我,劉校長擅長“乒乓外交”,客人到學校的最高禮遇是打乒乓。這是一個地下室,原來是準備停放自行車的,被改造成體育活動場所。劉校長對體育的情有獨鐘是出了名的。她告訴我,人大附中三高足球隊多次榮獲世界冠、亞軍。成立于1992年的“三高足球俱樂部”開創(chuàng)了教體結合、由學校直接培養(yǎng)體育人才的先河。2002年,人大附中還與中國國際象棋協(xié)會共建國際象棋國家少年隊,人大附中學生取得驕人的成果,兩度獲世界青少年奧林匹克團體賽冠軍,多次獲全國冠軍。
學校體育活動場所的第一間房是臺球室。據(jù)介紹,一位愛好臺球的同學進入人大附中時,家長問學校能不能配個臺球室,劉校長便答應了。這讓我聽了很感意外,但這樣的事在人大附中卻很多。
一個如此重視體育、重視特長與個性發(fā)展的學校,讓我感覺不出這是一個以“應試”見長的學校,反而感到素質教育的新風撲面而來。
“教師能翻多大的跟頭,學校就搭建多大的舞臺”
如果說第一次訪問是不速之客的話,第二次則是劉校長主動邀請的“座上賓”了。6月12日,我陪同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原民進中央主席許嘉璐同志再次走進人大附中校園。
再訪人大附中,又有許多新發(fā)現(xiàn)。而人大附中教師們的成長故事,給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我們見到了王玢老師,他本是學校物理實驗室的管理員,劉校長發(fā)現(xiàn)了他的才能,給他創(chuàng)造機會學習,委以工作重任,他成了學校校園網(wǎng)的開發(fā)和管理者。
我們還見到了王琦老師。她是物理教研組組長,特級物理教師,論文多次在國家核心刊物發(fā)表,并用流利的英語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交流。2005年她赴英國參加“中學英語教師里丁項目”的英語培訓,獲得了最高等級成績,回來后成為開創(chuàng)人大附中虛擬科學實驗室的主力。
化學實驗員曹葵的故事更神奇。他工作之余喜歡經(jīng)濟理論,在學校引起議論。劉校長力排眾議,支持他取得了學歷,并取得研究成果,在學校開設了“西方經(jīng)濟學”選修課,受到學生歡迎。
劉校長還發(fā)揮每個員工的潛能。魏二明是臨時工,在人大附中食堂當炊事員,他提出想通過成人高考上教育學院餐旅系深造,劉校長很支持,還給他報銷學費。后來,他獲得全國烹飪大賽金獎,為學生開設了“廚藝雕塑”選修課,現(xiàn)在已是學校食堂主管了。臨時工王峰的故事也同樣感人。他在人大附中種過花,燒過鍋爐。劉校長注意到他喜歡擺弄電器,就破格把他調入電教室,多次送他進修,現(xiàn)在成為電教室副主任。他還是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他的攝影選修課也很受歡迎。劉校長驕傲地用PPT給我們展示他的攝影作品……這樣的故事還有許多。我想,學校的工勤人員都能培養(yǎng)成出色的人才,普通教師就不必說了。
劉校長說:“我希望我們的教師能在世界一流的環(huán)境中成就世界一流的業(yè)績。教師能翻多大的跟頭,學校就給他搭建多大的舞臺”。
在參觀時,我注意到學校有一個專門的排練廳,供愛好藝術的同學們在這里磨練基本功,在這間不大的排練廳里,培養(yǎng)出在國際上受到贊譽的人大附中藝術團。1995年成立的學校交響樂團,已經(jīng)名聲在外,2006年獲得了第三十五屆維也納國際青年音樂節(jié)交響樂組金獎第一名,大賽評委會盛贊他們的演奏展示了“一流的音樂教育”。
人大附中的各種學生團體十分活躍,還開展“模擬聯(lián)合國”,每年舉辦一次學生電影節(jié)、文化節(jié)、科技節(jié)……這里的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比一些大學還豐富。
支援西部,幫扶周邊,共享優(yōu)質教育資源
參觀了校園,了解了老師,我們在會議室坐下來,聆聽劉校長如數(shù)家珍的情況介紹。其中的許多成績,劉校長的教育理念,在媒體的報道中已經(jīng)很多。我特別關注的是兩個問題:
一是人大附中如何把優(yōu)質教育資源輻射到更多的地區(qū)與學校。我注意到,最近幾年他們在努力利用優(yōu)質教育資源支持西部教育和北京薄弱學校。他們結對幫扶寧夏六盤山高中,把該校的學生請到人大附中來免費“留學”,無償幫助海淀區(qū)西頤中學、北航中學,與農(nóng)大附中建立手拉手學校,還在北京郊區(qū)的延慶縣設立了分校,把優(yōu)秀教師派到延慶支教,一去至少一年,延慶的老師們慕名而來聽課,一學期的課都上成了“公開課”……在座談時,又聽劉校長說,正準備為云南一所學校提供對口幫扶。人大附中不但沒有獨占優(yōu)質教育資源,而且在不斷創(chuàng)造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享優(yōu)質教育資源。
二是人大附中如何與國際教育接軌。我同樣注意到,這是一所國際化程度很高的學校。劉校長1997年一上任,就提出了“國內領先,國際一流,創(chuàng)世界名?!钡霓k學目標。學校先后有500多名學生出國參觀,教師也有很多國際交流的機會。學校也沒有忘記“請進來”,后來已不是“請進來”,是慕名而來——美國菲利普斯安多福學校、英國伊頓公學等多所學校都派團來交流。美國紐約州堪頓中心學校、紐約州立大學等多所學校與人大附中建立了友好校關系……人大附中還設立國際部,招收了26個國家的200多名學生,2007年首屆畢業(yè)班就取得不俗的成績。
考察結束時,許嘉璐同志用八個字概括了他的感受:感動、欽佩、羨慕、深思。感動的是劉校長帶領的教職員工視教育為自己全部的感情寄托;欽佩的是人大附中的創(chuàng)新;羨慕的是學生能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習,也羨慕老師在這樣的領導集體帶領下工作;深思的是,他們在實踐中把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時代精神結合,以這種精神迎接中國教育改革關鍵階段的到來。
我的感受與許嘉璐同志不謀而合,他說出了我想要說的話。不過他的概括更有高度。
兩次來人大附中,明察暗訪,掛一漏萬,感慨之情難以言表。中國的教育改革,需要這樣的探索者;推行素質教育,需要這樣的先行者。(全國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 朱永新)